讓互聯網惠及13億人
2014年 / 11月21日
互聯網不是馬云的,但馬云代表了一種精神,就是把互聯網做成大家的,所以他成功了。
曾經讓人望而生畏的數字鴻溝,伴隨著IT技術的不斷人性化而縮小,互聯網的生態圈只會不斷擴大。中國網民數如今全球第一,互聯網民6.4億,移動寬帶用戶5.3億,手機用戶13億。在中國,我們說的網民,是指13億中國人。
那么為13億人服務的互聯網,應該是什么樣的?
很多人在尋找答案,也在尋找機會。你把互聯網用戶的問題解決了,你的機會就來了。中國互聯網因此成就了大批個人創業、企業轉型發展,最牛的四家進入了全球互聯網公司十強。
互聯網不是虛無飄渺的海市蜃樓,它是人類實實在在的又一個生存環境,有獨特的生態體系。它不僅靠電生存,它更活在一種精神里,這就是互聯網的原初精神:開放、平等、協作、分享。在此精神之下,烏鎮的世界互聯網大會提出“一個世界一個互聯網”,這個美好夢想,最終答案存在于未來,現在的我們只能往前走,但要立好行走的規矩。
這個規矩體現在這次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口號里:互聯互通,共享共治。互聯互通是現狀和未來,共享共治是行動和目標。
這口號是中國人說給全球人聽的,也是中國對自己13億人的承諾。共享共治,你也是主人。誰在決定互聯網的未來?不是大咖大佬,是網民——你。
一個有精神的互聯網世界,不該只以資產論英雄,我無意貶低電商們的貢獻,他們改變了我們的購物習慣。而最終改變我們的生存形態的,是資訊的傳播,是文化的認同,是在互聯網上找到精神的歸屬,這才是我們虛擬家園真正的開始。
為13億人服務的互聯網,應該既是商業的互聯網,也是文化的互聯網。可惜這次在千年古鎮的文化底蘊上,我們卻沒有談太多文化和教育。也許因為我們的互聯網還處在求生存的時期,處在溫飽階段。在全球興起的網絡公開課MOOC,改變了人類接受教育的方式,它是互聯網精神的產物,開放的課程,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全球協作搭建課堂,教育資源全球分享。這樣的產品,網友會主動擁抱的。
全世界30億網民,中國6.4億,占五分之一。中國互聯網的文化足以影響世界互聯網的文化生態。以互聯網對人類負責的精神,我們以什么樣的文化來傳播給世界?作為自媒體的網民怎樣用好話語權?這些都是留給我們討論的話題。
記得帶鑰匙,隨時打開心靈的凈土,拒絕下列場面:文化產業在互聯網資本入手后,文化人消失了,文化商人崛起了,做文化的樂趣變成了做錢莊的樂趣。這是文化的悲聲。世界互聯網大會今天閉幕,茅盾的故鄉已經變成世界互聯網版圖上的一個坐標,這里,不該出現與互聯網精神相矛盾的事。愿13億中國人的互聯網天空永遠藍天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