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是實現普惠金融最佳選擇
2015年 / 02月27日
根據世界銀行2012年的統計數據,全球有27億成年人得不到任何正規的金融服務。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有超過一半的成年人被排斥在正規金融服務門檻之外。普惠金融的發展能幫助更多的人享受到金融服務,而在我國,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也為普惠金融的發展提供了解決方案。
普惠金融體系是指一整套全方位為社會全體人員,尤其是為金融弱勢群體提供金融服務的思路、方案和保障措施等。普惠金融體系這一概念由聯合國在2005年正式提出,世界銀行將普惠金融定義為:“在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處于工作年齡的人都有權使用一整套價格合理、形式方便的優質金融服務。”
普惠金融作為包容性金融,其核心是有效、全方位地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金融服務,使所有人都能得到平等享受金融服務的權利,而包括P2P網貸、第三方支付在內的互聯網金融由于其覆蓋廣、成本低、可獲得性強等特點,成為實現普惠金融的最佳路徑選擇。
無論從價值理念還是實現路徑上,互聯網金融都是推動普惠金融發展的最佳選擇。互聯網金融其作為普惠金融的最佳選擇,源于以下幾個特征:
第一,互聯網金融的低成本、可持續特征使其成為普惠金融的最佳選擇。低成本可能是互聯網金融最直接顯著的特征,其交易成本大約只有傳統銀行的20%。因此,互聯網金融可以使得在傳統金融環境下無法盈利的普惠金融業務得以盈利,實現商業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互聯網金融的平臺經濟、規模經濟特征有利于發展普惠金融。互聯網金融不僅有效降低成本,而且提升了資金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務質量。互聯網金融提高了金融服務的個性化金融需求,大幅度提升了資金的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務質量。這種規模經濟、平臺經濟的特點決定了互聯網金融這種商業模式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進一步助推普惠金融的發展。
第三,互聯網金融提高了普惠金融的可獲得性。互聯網金融的突出特點是便捷和廣覆蓋,可以有效地提高服務質量。包括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等在內的互聯網金融,不僅能滿足所有人群的金融需求,而且直接縮小了城鄉差別。
第四,互聯網金融可提供便捷全面和個性化的金融服務,有助于促進金融產品創新,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有效降低金融風險。以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為主要特征的互聯網金融,能夠迅速地動態了解客戶的多樣化需求,同時有助于互聯網金融機構推出個性化金融產品。
第五,以大數據、云計算為技術特征的互聯網金融是實現普惠金融的最佳選擇。通過大數據云計算技術,互聯網金融可以對客戶的資信狀況做到可記錄、可追溯、可驗證,能夠卓有成效地幫助傳統金融改善信息不對稱現象,利用大數據來加快征信體系建設,進而提升金融風險防范和控制能力。
在我國,互聯網金融實現普惠金融的實現路徑如下:
首先,互聯網金融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的探索。互聯網金融為推動普惠金融發展及鼓勵金融創新提供了最佳的路徑選擇,在信貸(P2P網貸)、支付結算(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投融資(互聯網基金、互聯網證券、互聯網保險等)、征信體系建設(大數據金融)、風險管理與防范(大數據、云計算應用)等多個領域推動普惠金融的實現。
其次,互聯網金融是發展普惠金融、彌補傳統金融服務不足的重要路徑選擇。互聯網金融的市場定位主要是在小微層面,本身就具備處理“海量交易筆數,小微單筆金額”的技術優勢和金融優勢,而這種小額、快捷、便利的特征,正是普惠金融的要求和特點,也正符合金融促進包容性增長的主要功能。
再次,互聯網金融可激勵民間力量,引導民間金融陽光化和規范化,實現普惠金融。我國民間借貸資本數額龐大,長期缺乏高效合理的投資渠道,游離于正規金融監管體系之外。通過規范發展包括P2P網貸、眾籌融資等在內的互聯網金融,可以有效引導民間資本投資于國家鼓勵的領域,甚至是普惠金融項目,遏制高利貸,盤活民間資金存量,使民間資本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最后,互聯網金融可以有效滿足消費需求,擴大內需促進普惠金融發展。2013年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15年電商超18萬億元,網絡零售破3萬億元。包括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在內的互聯網金融,可以滿足電子商務對支付方便、快捷、安全性的要求;反過來,電商所需的創業融資、周轉融資需求和消費融資需求,也促進了網絡小貸、眾籌融資、P2P網貸等互聯網金融業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