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天時地利人和
2015年 / 03月16日
社論
關注全國“兩會”系列評論之十四
“互聯網+”不是互聯網與傳統行業你死我活、爭奪飯碗的零和游戲,也不是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簡單相加。而是利用互聯網技術與互聯網平臺,使互聯網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協同增效,創造新的價值與新的發展生態。
昨天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上,在回答《新京報》記者關于電商等新業態的提問時,李克強總理說,最近互聯網上流行的一個詞叫“風口”,“我想,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順勢而為,會使中國經濟飛起來”。總理的一句回答,使“互聯網+”與“風口”、“順勢而為”等詞匯瞬間在中國互聯網上火起來。
“互聯網+”,之前也出現在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報告指出: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這是第一次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大量提到互聯網,并突出了互聯網在經濟結構轉型中的重要地位。
“互聯網+”的“+”,其意為互聯網加傳統行業。在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之前,“互聯網+”并非無根之木,而是已經在神州大地上進行得如火如荼,尤其是在第三產業中“互聯網+”模式實際上已經得到全面應用,比如電商的京東模式和淘寶模式,都有大批傳統第三產業參與,網上銀行也是以實體銀行業為基礎,滴滴快的模式正在改變傳統交通業,而大批的傳統媒體也正行進在媒體融合的路上,這還不算幾乎席卷整個服務業的O2O模式。
“互聯網+”不是互聯網與傳統行業你死我活、爭奪飯碗的零和游戲,也不是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簡單相加。而是利用互聯網技術與互聯網平臺,使互聯網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協同增效,創造新的價值與新的發展生態,所謂“+”,還有把蛋糕做大的意思。中國經濟近年來在減速,而“互聯網+”則是再次創造增量價值,促經濟騰飛的一條正確路徑。如果“互聯網+”效應發揮得好,互聯網將像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蒸汽、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電力一樣,極大地提升生產力與生產效率,這將有力推動我國工業4.0的進程。
成功有天時地利人和,互聯網不僅是歷史潮流與世界潮流,而且也是中國的機遇。一百多年以來,中國錯過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所開創的“蒸汽時代”與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電氣時代”二戰后的第三次工業革命雖然搭上末班車,但依舊是追趕者,只有互聯網時代,中國具備了引領世界潮流的能力。
接入互聯網20年,中國網民超6億,世界互聯網十強企業,中國占據四席遠超歐洲,一個世界網絡強國已具雛形。而在中國,也還沒有哪個行業像互聯網一樣,如此與國際接軌、誕生出如此數量眾多的世界級企業家。
十多年來,互聯網產業就是中國經濟的傳奇,其增速超國家GDP增速5倍,互聯網經濟占GDP的比重也超過很多發達國家,互聯網業已經完全具備拉動二三產業、帶動整個國民經濟全面向上的能力。如果“互聯網+”行動計劃獲得成功,將給中國經濟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