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和電飯煲
2015年 / 03月23日
傳統制造業擁抱互聯網,獲得的不只是改變,而是提升。二者的融合也不是徹底的取代,而是在沖擊和適應的過程中取長補短、相互促進
最近,“互聯網+”成了眾人津津樂道的新詞?;ヂ摼W與傳統產業融合將帶來的改變,引發無限暢想。
不過,相比“互聯網+服務業”“互聯網+高科技產業”早已開展得熱火朝天,不少傳統制造業企業對互聯網的態度,一直有所保留。不久前,日本電飯煲、馬桶蓋熱銷,就有觀點認為,這是給“互聯網思維熱”提了個醒,于實業而言,回歸技術、回歸產品質量才是根本。今年兩會上,也有企業負責人表示,于制造業而言,互聯網提供的主要是渠道,影響的主要是營銷,而非占主體的制造環節,做實業恒久不變的關鍵還是技術和質量。
有研究顯示,互聯網對傳統產業的影響,大概經歷了三個階段。首先是營銷的互聯網化,包括在網絡上推銷、在微信上做廣告。其后是渠道的互聯網化,典型如一些傳統商業企業紛紛把陣地轉向網絡。之后則會是產品及其制造企業生產運營的互聯網化。
按照這樣一種軌跡,最先被互聯網改變的,無疑是第三產業及第二產業的服務環節。前者如電商正逐漸取代實體商鋪的主體地位,打車軟件、專車服務沖擊著傳統的出租車行業,“互聯網+”還在餐飲、修車、家政等更多的服務領域催生新業態。后者如越來越多的制造業企業相繼把互聯網技術融入營銷、售后環節。然而,互聯網的影響不會停步。隨著技術和理念的普及深入,“互聯網+”不可避免地會滲透到傳統制造業的核心環節——生產制造。
有人說,再怎么“+”,對實打實的生產制造不會有根本改變。飲料不還是要做成質量可靠口味佳的液體嗎?大飛機不還是離不開一個個鉚釘嗎?游客去日本買電飯煲、去德國買刀具,吸引他們的不是什么互聯網新概念,而是傳統的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于傳統制造業而言,產品形態、市場對產品的基本要求,一定時期內往往不會因網絡化而改變。但是,“互聯網+”完全可能帶來制造方式的顛覆、生產技術的改變、加工工藝的革新。
“互聯網+”,不單能使傳統制造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賣得更好,更有助于把電飯煲、飲料等傳統產品做得更好。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能夠提高生產制造的自動化、信息化水平,繼而提升技術水平和精準程度,一些過去達不到、做不好的工藝有可能實現?;ヂ摼W的融入,拉近用戶和制造商的距離,從用戶的需求、體驗出發,產品的功能和質量都有可能借此跨出一大步?!盎ヂ摼W+”對傳統制造企業在這些方面的提升,與“工匠精神”所強調的“追求技術和質量的精益求精”,恰恰契合。傳統制造業擁抱互聯網,獲得的不只是改變,而是提升。
換個角度,電飯煲等熱銷產品的取勝之道也需要“互聯網+”熱潮中的從業者思考。再前沿的理念、再先進的技術,離不開穩扎穩打,離不開對技術和質量的完美追求。把最基礎的工作做到最精、把最平淡的環節做到最好,才會賦予產品長久的生命力。
真正的融合或許就是這樣。不是徹底的取代或誰顛覆誰,而是在沖擊和適應的過程中彼此影響、各取所需、取長補短,最終實現相互的促進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