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足“互聯網+”這個大變量
2015年 / 04月23日
我國的新舊產業和發展動能轉換正處在接續關鍵期,要想穩定經濟增長、調整經濟結構,亟須用足“互聯網+”這個大變量,使之釋放出源源不斷的新動能。但是,“互聯網+”不是誰吃一口都能長生不老的“唐僧肉”,只有與真正有競爭力的實體經濟結合,才等于未來真正的巨大機會。
本期“經濟日報 中央電視臺聯席評論”話題——用足“互聯網+”這個大變量。
最近,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對互聯網格外醉心,在多個場合公開表示要把O2O作為公司第四次轉型的方向。他堅信,萬達O2O這個“互聯網+”,一定會創造出事業上的全新模式。
萬達的抉擇并非個例。前不久,農業巨頭“新希望”的董事長劉永好也宣布,將來公司不走“重”路走“輕”路,要用互聯網思維養豬。所謂“重”路,即辦工廠、買機器、招人馬。稍早一些,更有不少消息與此相關:全球最大的線下小商品批發市場“小商品城”發布義烏購互聯網金融生態圈戰略;傳統制造業“美的”牽手互聯網新貴“小米”;“TCL”與“騰訊”聯姻,等等。
“互聯網+”受追捧,是因為它已成為發展的重要“風口”?!罢驹陲L口上,豬都能飛起來”,“互聯網+”正在給各行各業帶來新的發展機會,零售、制造、通信、物流……幾乎所有行當都可能因互聯網而前途無量,甚至一家“蹩腳”的企業也可能借助互聯網跳上枝頭變“鳳凰”。
互聯網+流通,可帶來成本的大幅降低。有人做過統計,在中國賣300多元的奶粉,同樣的品牌,在歐洲和日本只賣100多元,在香港也是不到200元。流通過程中的巨額利潤,被一級批發、二級批發、三級批發、代理、代銷等環節蠶食了。奶企利用互聯網,可把這些環節統統砍掉,直接通過網絡送到消費者手中。產銷直接“見面”,不僅企業銷售成本降了,消費者也會因價廉而增加購買。
互聯網+出行,能破解諸多交通頑疾。在大中城市,不少人對“打的”難深有體會,越是著急上班越打不著車的情況更是“家常便飯”。如今,“專車”出現了,利用互聯網把供需精準對接,讓社會閑置車輛有了用武之地,一下子實現多贏?!耙惶枌\嚒?、“滴滴專車”、“神州專車”上線以來,注冊用戶“扶搖直上”。只需打個電話或手機上戳幾下,一輛干凈氣派的高檔小汽車就會到指定地點來接你,這種互聯網+出行的新探索,令傳統出租車行業岌岌可危。
互聯網+創業,讓不少人走上致富路。浙江白牛村是我國著名的“四大淘寶村”之一,村里年輕人以前打工賺錢,收入微薄,如今在淘寶開店,主營山核桃,多的年收入千萬元,全村年銷售額達到2億元。據統計,截至去年底,像白牛村這樣的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千萬元的淘寶村,全國有200多個,已成為影響中國農村經濟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互聯網+”,是潛力無限的大變量。如今,我們很多行業企業的日子不好過,成本上升、產能過剩、需求不旺等問題疊加,新舊產業和發展動能轉換正處在接續關鍵期。穩定經濟增長、調整經濟結構,亟須用足“互聯網+”這個大變量,使之釋放出源源不斷的新動能;急劇變化的市場形勢,也倒逼傳統企業主動擁抱互聯網,打造從內容到平臺、到服務的新模式,去適應新未來。
當然,“互聯網+”,不是誰吃一口都能長生不老的“唐僧肉”。企業要借“東風”,更要練內功。互聯網+真正有競爭力的實體經濟,才等于未來真正的巨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