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催生社會治理新變革
2015年 / 04月30日
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已經為人們耳熟能詳,可以看作是初級版的“互聯網+社會服務”。智慧醫療、智能養老等則是升級版。
互聯互通的智慧醫療系統,可以授權醫生獲得病人就診歷史、治療方案以及保險報銷等一系列信息,大大減少醫患之間無效和低效的溝通時間,最大限度避免遺漏和錯報重要信息,進而提升診療的效率和準確性。
利用醫療大數據系統,不僅能夠對個體病情變化的各種可能性進行預判,還能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提前作出反應——谷歌公司的“flutrends”項目挖掘搜索引擎的海量信息,每天都在更新其流感趨勢預測;而美國官方的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則需要幾個星期的時間,來整理并發布類似的報告。
更短的診療時間、更適宜的治療方案、更及時的疾病預防,可以在服務人員不增加的情況下,數倍地提高醫療服務量。通過“互聯網+”的技術應用,還可以在普通的社區衛生服務站與高水平的大型綜合醫院之間,建立有效銜接的機制,分享經驗,開展培訓,便捷轉診,聯合會診,極大增強農村和城市基層的醫療服務能力。
建立在互聯網信息平臺和物聯網技術基礎上的智能養老系統,對居家、社區、機構三類養老方式,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家屬和醫生可以通過遠程提醒,確保居家生活的老年人規律生活、健康飲食、按時服藥。老年人摔倒時、需要幫助時、忘記關掉燃氣煤氣時,以物聯網相連的設備可以自動報警、發出求救信號、遠程關閉隱患設備。借助便攜式血壓計、心動儀甚至是改裝后的馬桶,可以動態監測老年人健康狀況,自動更新電子化健康檔案,對下一步體檢及診療提出建議,并把血壓、心率、尿檢數據的異常信息及時傳輸給醫療機構。
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可以建立呼叫中心,一方面整合接入養老服務供應商,根據老年人的需求派單,提供上門服務;另一方面實時掌握獨居空巢、失能半失能等特殊老年人的狀況,必要時提供緊急救援。養老服務機構則可以利用智能控制系統,實現日常照料服務的自動化,降低護理人員的工作強度和難度,同時提升其體面勞動的程度,節省并保持必要的養老服務人力資源?!盎ヂ摼W+養老服務”還能促進不同養老方式間的有機聯系和融合發展,統籌養老服務資源,提高綜合利用效益。
此外,社會應急、社會治安、生產及食品藥品安全等社會安全的諸多領域,都有應用“互聯網+”的巨大潛力。2013年4月20日蘆山地震發生當天,工程機械制造企業中聯重科就通過GPS系統監測到,距離雅安50公里范圍內,有其生產的吊車、起重機、挖掘機等100多臺。該企業總部立即布置各有關事業部,第一時間聯系擁有這些設備的客戶,第一時間組織協調他們參與救援。中聯重科成為最先到達現場開展施救和搶修設施的企業之一。依托物聯網的強大力量,社會應急具備了遠程監測、遠程響應、遠程指揮的能力。
推而廣之,“互聯網+”將使社會治安的立體化防控、安全生產的全方位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的全過程保障等能力顯著增強。很多人還清晰地記得2011年5月白宮公布的一張照片,展示了奧巴馬總統坐在辦公室里指揮擊斃拉登的情景,那是美國版的“互聯網+立體化反恐”。而2014年12月31日不幸發生的上海外灘踩踏事件,本來可以通過對區域人群熱力、手機信號強度、地圖搜索請求等的動態監測及大數據分析,及時預判預警,果斷采取預案措施,從而避免不幸的發生。
在食品藥品安全領域,利用互聯網平臺,加快解決監管部門、生產企業、銷售渠道、終端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同時推動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也有著廣闊前景。
但科技是把雙刃劍,變革亦有兩面性。在增強社會活力、提升社會服務、促進社會安全的同時,“互聯網+”也會帶來社會不穩定因素傳導加速、社會公眾隱私權易受侵害、以及由數字鴻溝導致新的社會不公平等問題。如何趨利避害,充分發揮積極作用,有效防控潛在風險,是“互聯網+社會治理”必須提前做好的功課。